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舆情焦点 >

【新京报评论】“为造车错过孩子出生”,违背人伦的做法不值得宣扬

来源:新京报评论 作者:admin 时间:2024-04-12
导读:

为凸显“造车艰难”,就把违背基本人性的做法当典型案例,这样的“心里话”多少透着点诡异。

▲某新能源汽车品牌负责人表示,为了造车,自己的同事连小孩出生都会错过。图/社交平台视频截图

 | 苏士仪


“我们的同学甚至连自己小孩的出生都会错过”,4月8日晚,某新能源汽车品牌举行的新车发布会上,该品牌负责人说出了上面这番话。


他还表示,“我们有小伙伴在短期当中连续四次‘阳’,还坚守在工作的第一线”“我们有同学一狠心,把自己年幼的孩子送去寄宿学校,一周才能匆匆见一面”。这些言论引发网友吐槽。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人批评上述言论所道出的内容有违基本人伦,而其面向消费者讲述的做法更是引发了很多人的反感。本是企业负责人面向消费者的一段演讲,却因为价值观的陈旧和腐朽而“翻车”,这样的场景不得不引人深思。


诚如不少网友所说的那样,身为企业负责人,面向消费者说出这样毫无同理心的话,不仅暴露了该企业负责人自身的价值观缺陷,某种程度上而言,也与尊重和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人本理念相悖。


事实上,类似于“员工为造车错过孩子出生”“为造车把年幼的孩子送去寄宿学校”等违背基本人伦的做法,本就是种人生的憾事,更不要说在公开场合向消费者宣扬了。


从发布会现场情况看,对于这些问题,该企业负责人不仅没有反思,反而把上述做法当作“正面典型”讲出来,试图博取公众的同情。只不过,他可能没想到的是,这样的“心里话”让不少公众瞬间“破防”,进而引发如潮的批评嘲讽。


诚然,在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一款新车从研发、制造,再到推向市场,涉事车企及其员工可能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日常的加班也都不少。但为了凸显“造车艰难”,就把那些违背基本人性的做法当典型案例,将“私人憾事”当作“动人故事”向消费者讲述,并且有点推崇的意味在其中,这样的“心里话”多少透着点诡异。


关于个人生活与工作边界的讨论,本就是舆论场的“燃爆点”之一。而时代变迁、观念嬗变也让新一代职场人更加关注自身。


在这样的背景下,竟然还有企业负责人把这种违背人伦的案例当煽情故事讲,从这个角度看,涉事车企的新车发布会“翻车”,并被舆论反噬似乎也并非偶然。


现实中,一些企业负责人喜欢讲奋斗和奉献,并将“为了工作牺牲家庭”等行为与之画等号,所以才有了“为造车错过孩子出生”“为造车把年幼的孩子送去寄宿学校”这样的离谱言论出现。


回到此事看,不论涉事车企负责人讲出那番话的初衷是什么,都已经对其品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目前,该品牌社交账号直播间和评论区都充斥着网友的各种嘲讽言论。


就此看,这样的价值观还是早点摒弃比较好,而那种“为了工作牺牲家庭”的做法也不该再出现在企业之中,否则,无疑会对自身品牌价值带来更大的损伤。


撰稿 / 苏士仪(媒体人)


舆情焦点

网站首页 - 河南要闻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