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舆情焦点 >

教师打骂不会做题学生,要给“棍棒教育”观念断根

来源:中青评论 作者:admin 时间:2024-03-06
导读:

2月28日,一段湖南湘潭湘乡市某教师因学生不会做题,对其殴打、辱骂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当天,湘乡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回应澎湃新闻记者称:事件经查属实。同日晚间,湘乡市教育局发布通报称:目前,该局已暂停涉事教师工作并责令其接受调查,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后续将对涉事教师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同时举一反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行为,坚决杜绝此类行为再次发生。


视频中,一位穿棕色羽绒服的老师情绪激动,对一名小学生模样的女生训斥道:“最小的得数是几?说话啊?把谁变成4?说话啊!”一边说,一边掌掴女孩的脸,女孩身体倾斜,稳住之后,老师又说:“我打死你,你瞎是吧,把8变成多少?读书,你配读书吗?”女孩被打骂后哭了出来,这时,旁边另一位穿白衣服的老师竟然说道:“某某,不要哭脸,收住。你再说我就要告你状了。”俨然一副成年人合起伙来欺负小孩的凶恶嘴脸。随后,穿棕色羽绒服的老师又扯着女孩的头发来回撞,最后把她的本子甩到地上。此外,一名蓝衣男孩的作业,也在视频中被这名老师甩在地上。

如此恶劣的情形,竟然发生在本该教书育人、保护孩子的校园之内,实在令人倍感愤怒。视频中的学生年纪那么小,仅仅因为答不上题,就被老师百般侮辱、乃至受到肉体伤害,任谁看了都要心疼。对此,立即对涉事教师予以停职检查,是最基本的处理,接下来,有关部门还需依据调查结果对其施加更严厉的惩戒,若有必要,将其调离直接接触学生的教学岗位也不算过分。

个别教师在学校里打骂、体罚学生,影响范围看起来不大,但对于这类事件,社会却不能仅仅将其视为“茶杯里的风暴”,觉得只要处理了当事人就完事了。即便仅针对个案就事论事,处罚涉事教师也只能治标,唯有举一反三,在全校范围内清查同类问题,采取预防和警戒措施,消灭其他教师伤害学生的空间,才算得上是治本。

在更高的视角上,我们应看到:唯有在教育观念与社会文化层面给“棍棒教育”断根,才能让所有为人师表者得到正确的指引,进而把所有孩子都从打骂、体罚的阴影之下彻底解放出来。

图片来源:九派新闻

我们不妨多思考一下:视频中的两名老师,为什么要用这种凶狠、暴力的态度对待幼小的学生?她们是心理变态吗?还是生活中有什么不顺,非要拿学生撒气?

对大多数成年人而言,只要回想一下自己读书时接触过的老师,便不难察觉到:答案很可能并非如此。事实上,不论是这两名老师,还是其他热衷于打骂学生的老师,大概率都没有什么心理问题。恰恰相反,他们可能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学生好”,只有敢于对学生狠一点,才算得上是负责任的“严师”。

尽管随着时代的进步,把打骂当作教育手段的老师已经越来越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校园与各个家庭之中,依然有不少人对这套“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成器”的理念买账。自古以来,人们便常说“严师出高徒”——这个“严”字,本来指的是对学生严格要求,但却总是被许多人误解为“严厉”,进而引申为打骂责罚。

这种观念的社会基础是如此深厚,以至于在以年轻人为主流的网络社交媒体上,也经常能看到“小孩不打怎么长记性”“感谢父母老师当年打我”之类的观点表达。与此同时,每当有教师打骂学生的消息登上热搜,评论区的高赞榜上,都有为这些老师辩护的留言。有些声音来自教师同行,也有一些来自为人父母者。在某些极端案例中,一些学生被老师罚得极惨,旁人都看不下去,但其亲生父母却和老师站在同一阵线,令人不知如何评价。这种落后、过时的教育观念一日未得扫除,同类事件恐怕依然会不时在各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上演。

要给这种错误观念“断根”,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守门把关工作,通过制度严格禁止教师打骂学生,一边对一意孤行、非要在教育中使用暴力的人“露头就打”。要让“棍棒教育”退场,教研部门与教育学术界也要为教师提供正确指导,使他们拥有更加科学的有效手段,来矫正学生的不当行为,并学会合理使用法定范围内的教育惩戒权。广大家长和社会大众,则要让自身思维充分现代化,不要固守一些已经被证实弊大于利的陈旧观念,更不能一厢情愿地为了让孩子“成器”就去伤害孩子。做好这些工作,才能形成社会合力,让教育事业发展为更理想的样子。

文/杨鑫宇

编辑/黄帅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舆情焦点

网站首页 - 河南要闻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