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法制金融 >

濮阳市社区矫正工作实现五个第一

来源:河南智库舆情网 作者:李相征 李贵轩 时间:2022-06-08
导读:

    本网讯 (李相征 李贵轩)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近年来,濮阳市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机制,全力打造社区矫正“濮阳模式”,走在了全省前列,实现了五个第一:全省第一家实施“队建制”执法模式,全省第一家成立县区社区矫正局,全省第一家试点社区矫正官,全省第一家开展“账本式”教育矫正,成功办理全省第一例社区矫正人员被裁定减刑案件。在2018年、2020年、2022年的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分别作了典型发言。河南省人大常委会领导、省司法厅主要负责人到濮阳市专题调研社区矫正工作,对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濮阳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的主要负责人对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在工作运行上创建新机制成立市、县、乡三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实行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实施社区矫正乡镇层面分片区管理的队建制执法模式,成立社区矫正片区化管理执法中队,大大提升了社区矫正教育管理质效。目前,全市已成立13个分片管理责任区,66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从事乡镇层面社区矫正管理和帮扶工作,社区矫正队建制工作模式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机构设立上探索新路子。指导清丰县于20201230日挂牌成立社区矫正局和社区矫正执行中心,成为全省第一个探索一局一中心模式的县,发挥了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先后挂牌成立濮阳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南乐县、濮阳县、台前县、华龙区等县区社区矫正局,基本实现了社区矫正管理机构的全覆盖。加强社区矫正中心、教育帮扶基地等场所建设,积极打造慧矫正社区矫正中心。濮阳县、清丰县、台前县、范县等社区矫正中心被命名为全省标准化社区矫正中心,清丰县智慧矫正中心被命名为河南省智慧矫正中心

在试点工作上实施新模式。在清丰县、台前县率先启动探索社区矫正官试点工作,着力在组织架构、制度机制上改革创新。完善《社区矫正官试点工作方案》《工作流程》和《权责清单》等五项配套性制度,制定了社区矫正官运作流程图,构建了社区矫正官试点工作的制度体系。建立调查评估组、矫务室、法治室、责任区的一组两室若干责任区组织架构,明确矫务长负责制,搭建起总矫务长、矫务长、矫务员等工作运行模式,为推进社区矫正官制度在全市铺开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目前,濮阳市2个试点单位共50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被任命为社区矫正官,承担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工作任务。以点带面,在全市实施素质强警工程,通过教育培训、实战化历练,全力打造过硬社区矫正执法队伍。

在教育帮扶上交出新答卷。开展法律灌输、道德感化、情感召唤、心理疏导、个别谈话等教育矫正活动,做到综合施矫、对症下药。实施建违法账本、列后果清单账本式”“清单式”“案例式”“提醒式”“引导式五项主题特色教育,使教育成果有效转化为悔过自新、警醒敬畏的自觉行动。为每名社区矫正对象建立一本自身违法成本损失账本,帮助其认真分析因违法导致的人身自由、工作收入、父母子女亲情等8种成本损失,筛选出打架、酒驾、赌博以及不服从社区矫正管理等4种多发、高发违法犯罪行为的成本损失清单,激发社区矫正对象弃恶从善、遵纪守法的内生动力,使其重新走好自己遵纪守法的人生路。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4万人,累计解矫1.2万人,实现了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在风险防控上摸索新办法。严格执行定期报告、手机定位、实地走访、外出请假和迁居审批等监管制度,确保社区矫正对象不脱管、不漏管、不失控。建立法律顾问定期值班制度,在社区矫正中心设立律师工作室或律师值班岗,为社区矫正对象就近获得专业法律服务提供便利,也为社区矫正执法风险搭建了一道防范防火墙探索刑事执行一体化工作,先后组织市监狱、市强制隔离戒毒所40名干警进驻县区,协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强化执法权威和教育震慑力度。建立网上督导工作机制,每日登录省平台开展网上督导活动,发现问题直接点对点督导县区解决。开展拉网式”“地毯式全面排查整治活动,针对性化解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排名通报机制,实施精准督查、领导批示、公开通报、挂账整改、严肃追责五步督查工作法,着力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水平,走出了一条具体濮阳特色的社区矫正之路。

 


责任编辑:张文彬
法制金融

网站首页 - 河南要闻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